发布日期:2025-04-17 06:02 点击次数:78
“这里不仅是东海之滨的开放热土,更是中国企业扬帆远航的战略母港。”3月21日,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殷军在临港新片区举行的“新片区出海·与世界共赢”2025中资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大会上说。
记者了解到,近期临港新片区出台了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十大措施,包括建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集聚发展专业服务机构、支持“走出去”总部集聚发展等。同时,非居民并购贷款首单落地临港新片区,助力临港成为企业出海的第一站。

十大措施助企走出去
措施提出,充分发挥“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优势,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出海解决方案。加快在欧洲、东南亚等临港新片区对外经济活跃的重点国家及地区布局海外联络站。
集聚发展专业服务机构。打造“涉外中心”,吸引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办公,并提供一定的办公场地支持。对于入驻机构的专业人才,提供涵盖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和出入境等全方位支持政策、鼓励“走出去”企业反哺发展、支持举办高能级主题活动等。
措施提出真金白银的补贴支持。对在临港新片区实际开展对外投资项目的企业,经管委会认定为“走出去”功能型总部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经备案的“走出去”企业为开展对外投资活动,采购相关专业服务,可按照最高不超过实际支出费用的50%给予支持,每家企业年度支持金额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对通过临港新片区开展对外投资并通过相关方式返回投资的,按照实际返回投资金额的2%给予奖励。
此外,临港将推出“AI+出海”的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开发出海的AI小助手,为每家企业定制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特色服务包,助力企业精准出海。
据悉,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全球货邮第三)、洋山深水港(全球集装箱第一)及全国唯一特殊综合保税区,目前临港已经构建起了“空港+海港+自由港”三位一体出海通道,形成离世界最近的开放枢纽。
对标国际经贸规则,临港新片区构建“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临港累计推出138项突破性制度创新,打造了国际再保险中心、数据经济产业园等全球要素配置新平台,集聚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大飞机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汽车高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成为培育企业高速成长的产业沃土。
非居民并购贷款首单落地临港新片区
2024年2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落实〈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照风险可控原则,审慎探索在临港新片区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扩大贷款适用场景,金融监管机构联合同业公会,在全面评估风险管理情况基础上,研究制定非居民并购贷款的业务指引。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期,浦发银行成功完成首单科技企业跨境并购贷款试点业务审批,为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跨境并购国外某知名科技企业的交易提供并购贷款。这意味着非居民并购贷款首单落地临港新片区。
据悉,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临港新片区放宽了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的比例从60%提高到80%,贷款期限从7年延长至10年。
殷军向记者表示,政策将贷款上限提高,延长了贷款期限,从多个方面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助于减缓资金压力。
他表示,此前金融监管总局公布方案后,新片区里各家银行就开始自行制定具体方案,方案上报给上海总行同意后,就无需再向监管部门报备审批。“机会稍纵即逝,如果还需要提前和监管沟通,企业就会担心能否审批下来,担心错过窗口期。”
据了解,企业海外并购或基建项目需要长期、大额资金支持。殷军表示,随着中国企业逐步开始走出去,对于中资银行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会上,浦发银行总行跨境金融部(离岸业务中心)总经理龚剑涛介绍了浦发银行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跨境金融服务方案》。
龚剑涛说,临港新片区作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正成为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企业从临港走出去必然需要跨境金融服务,在此过程中,我们关注到需求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满足企业高效管理境内外资金需要的跨境资金管理服务;二是与企业全球布局经营相适应的定制化跨境融资支持;三是助力企业积极应对外部汇率利率商品市场波动风险的金融避险工具。”
龚剑涛表示,在国家推动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及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浦发银行正发挥集团各持牌机构整合优势,推出“6+X”跨境金融服务体系。“6”是指境内跨境、离岸银行、自贸平台、境外机构、金融市场、跨境托管等跨境服务平台,“X”则是指由集团境外子公司和境外同业伙伴形成的全球广泛合作网络,力求通过金融之力护航企业从临港走向世界。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